家长无偿献血100毫升,或向慈善机构捐款1000元可以加2分,在孩子小学入学时能起到正面作用……据极目新闻报道,日前,有网友称浙江金华武义县对新市民孩子采取积分入学政策,各公办小学根据积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家长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或捐款可以增加积分。12月11日,记者采访获悉,该情况属实。
为了鼓励无偿献血,这些年很多地方都想了一些办法。类似将献血量与居民子女入学挂钩的做法,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有的地方甚至将无偿献血与中考加分关联起来。这次事件中,虽然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表示,献血与否只影响到择校的优先级,在当地的赋分项目中公益活动也占比不大。但是,不论占比多少,这类做法总是显得不伦不类,也存在公平之疑。
一方面,献血可以让家长在孩子择校上有更多优先权,这实际上有变相强制乃至绑架的嫌疑。不仅违背了爱心献血的自愿原则,也可能催生过量献血,给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另一方面,置于当前“鼓励就近入学,淡化择校热”的大背景下,这种通过献血和捐款给择校行为推波助澜的行为,也恐怕与教育公平的要求形成冲突。
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是专门针对新市民的要求,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变相提高新市民融入城市、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门槛,不无歧视之嫌。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很显然,这般针对新市民子女入学的献血积分政策,与“同等公共服务”的要求形成冲突。
此外,当地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武义县的新市民积分管理办法,包括无偿献血给入学加分政策,不是由教育部门制定的,而是由当地公安部门制定的。由此也延伸出一个疑问:入学政策完全由公安部门制定,这真的合适吗?将入学权利与种种不相关的“积分”项目挂钩,到底该由谁说了算?如果为了突出某一件事的重要性,就将其与其他事务随便挂钩,这样的权力运行合乎规范吗?这类政策是否有必要进行合法性审查?
其实,这方面已有地方作出了积极的示范。2021年,江西丰城市教育体育局在《对政协丰城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32号提案的答复》中明确表示:大凡与孩子升学有关的,无论是加分政策还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都会牵动每一名家长的神经。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这是一件于大家都有益的事。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加分政策的制定和具体实施要能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因此,当地对于此建议所采取的态度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探索可行的办法,征求广大家长的意见”,也即不会贸然实施。
这种回应其实说到了点子上,即任何有违教育公平的政策都该慎重,不应该添加任何不相关的要求。要知道,追求教育公平,保障好新市民子女平等的入学权利,这本身就是目的,不该以任何其他被自认为的“更重要的事”为前提,更不该人为制造更大的区隔。
在很大程度上说,一些明显存在争议的政策能够出台,一方面还是反映出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对民意的征询,对政策的合规性、合理性没有足够的审视;另一方面,习惯把种种不相干的社会事务乱挂钩,希望在“绑架”中实现某项治理目标,也显示出一些地方社会治理思维的懒惰和治理能力的欠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