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利马11月11日电 心相近|“人生乐在相知心”——习近平主席讲述的中秘友好故事动人心弦
新华社记者赵晖 张远 郑开君
中国和秘鲁之间,浩瀚的太平洋潮起潮落。十八世纪时,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在诗作中以“从中国到秘鲁”感叹天涯海角之远。然而,在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中,有着这样一群友好使者,跨越大洋、穿越历史,将真挚情谊世代相传。
“人生乐在相知心。”习近平主席曾以这句古语形容中秘两国人民感情相连、心灵相通,亲切地称呼秘鲁为“太平洋对岸的‘邻居’”,并在元首外交现场多次深情讲述秘鲁友好人士和中秘人文交流的动人故事。
这份对友谊的珍重,正鼓舞新一代中秘友好使者在日益丰富活跃的交流合作中,接力传承两国传统友好这份共有的宝贵财富。
“我们需要更多像吉叶墨这样的汉学家”
秘鲁天主教大学东方研究中心的图书馆陈列着近600本有关中国的书籍。在显眼位置,已故秘鲁汉学家和翻译家吉叶墨的20多本著作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翻开一本多年前出版的《来自中国的报道》,书页已有些泛黄,承载着吉叶墨在华期间社会活动的历史。
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在秘鲁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特别提到两位秘鲁朋友,其中一位就是吉叶墨。“现在,吉叶墨先生已经87岁了,听说他仍然坚持每年访华,我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习近平主席说。
正是通过习近平主席的讲述,吉叶墨多年来参与中秘人文交流的事迹,以及他所著《来自中国的报道》《李白诗选》《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为更多人所熟悉。
吉叶墨当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非常荣幸得到习近平主席的认同”,“对此深感惊喜和兴奋”。
“如果有来生,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吉叶墨希望自己从小学习中文、研究中华文明,“将所知所学传播给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人”。言谈之中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满怀的深情,令人动容。
东方研究中心现任教授帕特里西亚·卡斯特罗告诉记者,吉叶墨堪称目前秘鲁汉学界的“老师”。“30多年前,秘鲁高等院校几乎没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吉叶墨开了先河,用自编的教材在很多年轻人心中种下了爱好中国文化的‘种子’。”她向记者回忆。
卡斯特罗至今对自己参加的第一课记忆犹新。“那是1991年的一个下午,吉叶墨在黑板上写下‘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告诉我们,这句话里所蕴含的中国智慧要用一生去体悟。”
吉叶墨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在华工作生活20多年,在高校教授西班牙语之外,还从零开始学习中文,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精心翻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年逾八旬的他还编撰出版《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为广大西班牙语世界读者架起了解中国的又一座桥梁。
“吉叶墨对中国汉字和古诗词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国古诗词中对名山大川、日月星辰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人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理解中国文化的宝贵窗口。”卡斯特罗说。
卡斯特罗2003年首次到访中国,此后也像吉叶墨一样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来年,亲眼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她陆续出版了《中国古代38位女诗人作品选》《文明的长河:中拉文明互鉴》等著作。
“30多年前,吉叶墨就笃信,中国必将实现经济腾飞和文化复兴。”卡斯特罗说,“我在中国待的时间越长,对此越有共鸣。”
2020年,卡斯特罗接过吉叶墨的“教棒”,传承他的事业——培养新一代汉学家。“我们需要更多像吉叶墨这样的汉学家,继续为促进秘中相互认知搭建桥梁。”卡斯特罗说。
对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卡斯特罗高度认同。“在充满冲突的当今世界,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接受多元,提倡对话,加强交流。”
“向拉美民众展示真实的中国”
“在彻底摆脱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后,中国社会仅用了半个世纪,就以惊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震惊了世界。”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阿尔塞在《中国:惊世之国》一书中这样写道。
安东尼奥是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秘鲁国会演讲中提到的另一位秘鲁朋友。青年时代,安东尼奥接触到有关中国革命和红军长征的报道,对中国充满向往。1960年,他作为拉美新闻代表团的一员首次访华,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